第一四八章 酣战淋漓(2/6)
塞进一条线内,而是排成前后三列,第一列的士兵只负责射击,后面两列士兵只负责装弹。第一个士兵射击完毕,第二个士兵马上把已经装填好弹药的另一支步枪递上,而第三个士兵将已经上弹的第三支步枪交给第二个士兵,自己赶紧装填第一支打空了的步枪。
如此重复循环,第一个士兵战逝世,第二个士兵便立即顶上,第三个士兵进进第二列,第三列的空缺由新的士兵补上。
这样一来,南军的射大大进步,火力密度,较后膛枪已不遑多让,而且从始至终,防线不涌现明显的缺口。
除此之外,南军士兵射击正确,战斗意志坚定,前边的同袍战逝世,后面的立即补上,尽不动摇。
眼前的叛匪呢?
第一,几乎谈不上什么准头。
第二,也是更要害的,前膛枪由于射慢,必须由主座同一指挥,同时向一个方向射,这样,才干够获得足够的火力密度,即使单个的士兵,射击技巧有限,没什么准头,也能够取得必定的杀伤效果。
古牧地城头的叛匪,却根本没有“同一指挥”这一说,你一枪,我一枪,东一枪,西一枪,乱糟糟的一片。
如此低下的军事素质,有何可虑?
至于大炮嘛——
官军的“火力侦察”,依旧没能引得叛匪架设在城头的大炮的射——叛匪也晓得,对方不是什么大部队,炮弹可贵,不敢轻易糟践。
不过,够了。
展东禄在看远镜中看得明确,那是拿破仑炮。
拿破仑炮架设在城头上?
展东禄几乎要放声大笑。
拿破仑炮,炮身小巧而后坐力大,一炮既出,宏大的后坐力会将整架炮向后推出好几米远,因此,需要一片开阔而平整的地面,来设置炮兵阵地。以上文提及的查塔努加战斗为例,南军的炮兵阵地,设置在山脊上,开阔倒是开阔了。但地面弯曲不平,大大局限了炮位的选择,对大炮的整体威力的挥,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古牧地不过一个小土城。城墙上,能有多宽的地位?一炮打出往,不怕大炮掉到城墙后面往?
这帮子叛匪,大约还认为,这是什么“红衣大炮”吧?
完完整全。没有“炮兵阵地”的概念。
火力侦察完毕,展东禄心中,已有八、九分把握了,不过,给朝廷的军报,还是要说的严重些滴: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白彦虎内结安集延,外连罗刹,复以危辞鼓动土回,天山南北路。呼吸可以自致。我军万里讨贼,成军以出,一战不胜安回乎?且前史用兵西域,军每苦饥。今自北路进,宜先据阜康为储粮屯师之地,料敌形势,进可以攻古牧地,撤乌鲁木齐藩屏,退可以折其冲。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济木萨往古牧地四百里。非所以便我而待贼也。”
就是说,济木萨的老湘军,古城的轩军,统统前移至阜康。
然后。“出队捣古牧地。此关一开,则乌垣、红庙子贼不能稳抗,白逆必窜吐鲁番以寻往路”。
展东禄回到古城,立即着手移驻的筹备工作,一切停当后,即率部进抵济木萨。同刘锦棠部会合,然后,湘前轩后,依次西进,沿途要隘分兵驻防,以防叛匪骚扰后方。
数日后,湘、轩两军分辨进驻阜康,湘军驻军县城,轩军则驻扎在城东的九营街。
大乱之后的阜康城,榛莽丛杂,野兽出没,官军抓紧时间,整修道路,以便军行。
就在此时,展东禄得到情报,阿古柏派他的亲信玉努斯江——就是带领七千浩罕残军来到新疆“从龙”的那一位——率一支一万余人的援军,正在赶赴乌鲁木齐的路上,阿古怕本人,也可能带领数目更多的部队,相继而至。
针对形势的变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乱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四八章 酣战淋漓〗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13149/109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