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火候到了,机会来了!(1/2)

“硬”,不消说了,轩军的战力,“湘系”也好,“曾系”也罢,自认不及;“软”,关卓凡重要把工夫做在了曾国藩父子本人身上。天籁小』说.2

这几年来,关卓凡不断对曾氏父子本人假以辞色——曾国藩的相位,不断上升,期间更后来居上,超出朱凤标,终于成了辅;曾纪泽呢,先是卑辞厚币,罗致幕中,主持广方言馆,继而“破除成法”,委以驻英公使之重任,曾劼刚资格既浅,年纪又轻,却一日之间,便成了不折不扣的国家重臣,真正叫朝野侧目。

至于凡和曾国藩见面,关卓凡必有破格的礼遇,以及各种“生活上的照顾”,譬如,替他找洋医生、治眼疾、配眼镜,就更不必说了。

碍于老帅的面子,“曾系”就有不满,也只好暂时咽在肚子里了。

另外,关卓凡的手段,算是温水煮田鸡,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由枝而干,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始终未曾触及“曾系”最核心的地盘——江宁。赵景贤明明代理了两江总督,却不赴江宁本任,始终在上海、扬州一带晃悠,颇有点儿“惹不起躲得起”的意思。

固然,赵景贤坐镇扬州,整理两淮盐务,实在是对湘系权势另一种情势的削弱,可是,双方毕竟不算针尖对麦芒,抵触的冲突,也就不至于达到一个大爆的程度。

但赵景贤不能一直不赴江宁本任,两淮盐务的整理,已经告一段落;江宁治安的整理,必须提上日程,不然,再拖了下往,江宁这块人文荟萃、经济繁庶之地,真的就要成为法外之地、割据之地了。

可是,若行马新贻故事,则不蹈“刺马案”之覆辙也几希!

如之奈何?

江宁的治安,必须得到彻底的整理,赵景贤的人身安全,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关卓凡要借赵景贤真除江督、赴任江宁的由头,在不生大的波涛的条件下,将“湘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根据地”,连根拔除,彻底打消在全中国推行政令一统之障碍。

办得到吗?

嗯,火候到了!机会也来了!

火候到了——有三:

一,两宫皇太后撤帘,洪绪天子践祚,关卓凡正式垄断了中心政权。

二,轩军的扩编,经已完成,并藉备战对法战斗之机,重新安排,对外的攻守,对内的把持,都形成了更佳的战略态势。同时,各省绿营的整编,皆由轩军一手经理,目下,除了个别偏远省份,其余尽大多数,都已初步完成了。

与此对应的是,湘军、淮军以及其他杂牌部队,十之**,都已裁撤。

关卓凡已经实现了对中国的军事气力的尽对把持。

三,新疆的收复,使关卓凡的名誉,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用兵新疆之前,朝廷内部,不是没有争议的,固然没有到原时空“塞防”、“海防”之争的程度,但是,明里私下反对的人,实在相当不少。

有人说,新疆“既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以百万计,徒收数千里之空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即是说,新疆就收了回来,也是个赔钱货——“漏卮”,保持新疆的消费,远远大于能够从新疆得到的利益。

非只如此,在“内有非我族类,外有强邻窥测”的情况下,“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因此,何苦“出塞万里,靡耗无数”?

况且,“新疆非我腹心,失之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因此,“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

另外,“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国家兴作、洋务海军,难道善之又善?”

持以上论点的人,不见得都真心认为“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乱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八四章 火候到了,机会来了!〗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13149/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