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2/3)

具有了“准圣人”的性质了。

正由于倭仁在士林中泰山北斗的名誉地位 ,文宗遗命,才会把他派给小天子做老师,且是“首席师傅”。

守旧派奉倭仁为领袖,关卓凡不是没有想过“动一动”他的。可是,略作试探,便发觉倭仁在两宫皇太后那里,尤其是在母后皇太后那里,地位根本不可动摇。两宫皇太后不懂得倭仁的“文章”,但对倭老夫子的“道德”,却是无条件信任的。这一点,关卓凡只好自承不如了。

这是一尊真神,既然搬不开往,就要想法“招抚”,为己所用,不然,实在是太过糟践材料啦。

这就是关卓凡为什么必定要做通倭仁的工作,必定要倭仁领衔出奏“开科取士,恢复唐、宋旧制,加时务策,加贴经、墨义”。

以倭仁士林名誉地位之隆,首倡其议,“恢复唐、宋旧制”的改革,必定事半功倍,或者说,“堡垒最轻易从内部攻破”。

关卓凡软硬兼施,连蒙带骗,宝贝尽出,倭仁终极就范,这位历史上的“守旧派的代表”,居然成为一项重大改革政策的代言人了。

这个呃,这个金手指,会不会开得大了点儿关卓凡的王八之气,会不会过了点儿倭仁留在历史上的形象,不仅仅是“守旧派的代表”,甚至是“固执派的代表”啊

倭仁确实是守旧派,但“守旧派”是块大牌子,下边儿分门别类,彼此差别,差别大的,骨子里甚至是南辕北辙的。

徐桐那种,真正叫做“冥顽不灵”,脑回路是平的,完整没有道理可讲。

还有一种占“守旧派”中的大多数,只是为了掩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新旧之别、华夷之辨神马的,实在只是个幌子,假如他们能够从改革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打倒昨日之我,更换门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倭仁是第三种,也是人数最少的一种,守旧派中罕见的苏醒者苏醒地认识到,官僚士绅团体无休止膨胀的贪欲,已经严重地挤压了宽大下层大众的生存空间,深进地要挟到王朝的永续发展。他提倡理学,提倡“克己复礼”,就是盼看,能够在道德和精力的层面,重建官僚士绅团体内部的自我束缚机制,少拿一点,少占一点。

因此,倭仁疾呼:“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他把洋务之种种,都回进“技艺”,认为其对“人心”,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倭仁乃成为“守旧派的代表”。

讽刺的是,某种意义上,倭仁的见解是对的。原时空,“洋务”进进中国,基础止于“技艺”的层面,对于官僚士绅团体来说,“洋务”不过是多了一个分肥的对象,“技艺”于“人心”,确实无益,“技艺”也确实没能够抢救清王朝的灭亡。

总之,关卓凡认为:第一,倭仁是那种真正忧国忧民的人;第二,他的头脑足够苏醒;第三,他肯讲道理。一个人有这三点打底,就有服膺事实、转变思想的可能。因此,就不能排除“招抚”倭仁、为我所用的可能。

近年来,洋务愈兴,倭仁却愈加沉默,极少再听到他反对洋务的声音了。这,大约也阐明了些什么。

事实上,倭仁“重建官僚士绅团体内部的自我束缚机制”的努力,关卓凡是认同的。考诸后代,不同的政权,不同的历史时代,多次对本统治团体提出过类似的请求。只是,有的时候,毫无效用。

能够产生必定作用的,必定是自外施以有力的政治强制力的束缚,单靠为官做宰的自觉,嘿嘿。

话题扯远了,“重建官僚士绅团体内部的自我束缚机制”,包含反腐什么的,并非关卓凡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先放一放吧。

国家大事忙得七七八八了,暂告一段落,该考虑考虑俺自个儿的婚姻大事了。

未完待续。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乱清】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13149/96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