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言政言商皇亲思利 说春说帛铁嘴谈玄(2/9)

大侠先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见面礼,除了一张两千两的银票,还有一大堆江南的特产。李伟见邵大侠出手如此大方,也就有心结识。

武清伯将邵大侠引到客堂坐定,叙过茶后,武清伯问道:“邵员外,南京比起北京来,哪儿更繁华?”

李伟虽然穿着蟒服,但作派仍是农民,瞧他坐在椅子上屈着腿,倒像是蹲炕头的样子,邵大侠有些想笑,但到底还是忍住了,答道:

“当然是南京。”

“啊?”武清伯一愣,不相信地问,“北京在天子脚下,为何繁华反倒不如南京?”

“南京不单是六朝故都,咱明朝的根基也在那里,如今,天子虽然住在北京,但六部五府这些大衙门,北京有一套,南京也有一套。”

“这倒是。”武清伯附和道,“前几天,宫里头还给咱送来了几条鲥鱼,说是从南京用快船运来的,那味道真是好。”

“是个啥味道?”

“有一点点像腐乳,吃起来虽没有羊肉那么有嚼劲,但软嫩软嫩。”

武清伯说着咽了一口唾沫,还在回味着那味道的鲜美,却不想邵大侠扑哧一下笑出声来,脱口说道:

“武清伯,您吃的是臭鱼。”

“臭鱼?”武清伯一脸茫然。

“不是臭鱼又是什么?”邵大侠好不容易止住笑,说道,“真正的鲥鱼,又香又嫩,是鱼中的极品,哪里会出来腐乳的味道?三个月前,就这件事,新任的鲥鱼厂管事太监王清到南京上任,还闹了个笑话。”

“闹了个啥笑话?”李伟问。

“这位王太监一到南京,正赶上鲥鱼季节,手下人做了一桌精美的鲥鱼宴请他品尝,谁知他刚品尝第一口,立刻就拉下脸来,斥道:‘大胆奴才,你们竟敢糊弄本爷!’手下人被他骂糊涂了,不知王太监火气从哪儿冒出来的,遂小心问道:‘王爷,小的们用心侍候,哪里还敢糊弄您?’王太监气呼呼地质问:‘你们以为咱没吃过鲥鱼?竟敢拿些不相干的野鱼充数,这不是糊弄又是什么?’手下人以为这位新来的管事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儿找事儿,便小心回道:‘王爷,这的确是鲥鱼,刚刚从江里头捕捞起来的。’王太监头一摇,决断地说:‘这不是鲥鱼,咱在大内待了二十多年,哪年不吃鲥鱼?这鲥鱼的味道臭臭的,你们这一桌鲥鱼,何曾有一丝儿臭味?’手下人一听,想笑又不敢笑,只得耐心解释:‘王爷,你现在吃的是新鲜鲥鱼,咱们这时节把鲥鱼捕捞起来,再经运河长途运到北京上贡,路途上快则二十来天,慢则一个多月。这长时间,虽然鲥鱼舱里用冰镇着,也难免**变味。最好的鲥鱼由皇上享用,稍稍有点变味的,就赐给王侯大臣以及身边的管事牌子们分享,年复一年,吃惯了变味儿的鲥鱼,反倒觉得新鲜的鲥鱼不好吃了。’手下人回答得委婉,王太监明白了个中原因,却仍不肯服输,撅着嘴咕哝道:‘不管怎么说,还是臭鲥鱼好吃。今后,咱只吃北京城的鲥鱼,这南京的鲥鱼,咱不吃。’王太监的这个笑话,一时间传遍南京,谁听了都觉得好笑。”

听了这个故事,李伟并不感到发窘,而是跟着邵大侠一起笑,笑够了又问:

“你们南京的鲥鱼怎么吃?”

“好多种吃法,最好吃的是清蒸。”

“清蒸?”武清伯一回味,不以为然笑道,“淡不拉唧的,有啥吃头?咱也同意王太监的说法,吃鲥鱼,还是北京的做法好,油炸酱焖,又臭又香多好吃呀。”

邵大侠知道李伟是泥瓦匠出身,虽贵为国丈,却是改不了下层人的生活习性,也不同他理论,只笑着伸手到面前茶几的果盘上,想取下一个水蜜桃来吃,这只果盘上堆放了十几个光鲜鲜的水蜜桃,放在最上面的一个略小一些。邵大侠想吃一个大的,便伸手想从第二层中取一个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张居正】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六回 言政言商皇亲思利 说春说帛铁嘴谈玄〗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196233/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