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无相分第九(2/2)
华语「一往来」。声闻第二果。谓其当于欲界的天上、人间,各受生一次也。此位除断尽三界见惑外,须更断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证得之。当断一至五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六品为果;又名「薄淫怒痴」。
阿那含:
华语「不来」或「不还」,声闻第三果。谓不再来,或不再还于欲界也。此位须断尽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证得之。当断第七、八品思惑时皆为向,已断尽第九品为果。
阿罗汉:
华语「无学」,声闻第四果。谓断尽三界烦恼,究竟真理无法可学。含有三义:一、杀贼,杀尽烦恼贼也;二、应供,谓道高德重,为世福田,堪受人天供养;三、不生,谓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也。
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界、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方证得之。当未断尽时为向,已断尽则具六神通,入无学位(前三果皆为有学位)尚须进趣修学也),所事已办(即断见、思惑之事已办),不受后有(未来的果报或后世的心身,曰后有),称为阿罗汉道。
*前三果,都叫作「果」,为什么到阿罗汉,不称为「果」而称作「道」?因为前面三果罗汉还有学位;就是还要修学,还未达到最高境界。而无学位的第四果阿罗汉,已证到般若、无为的真理。他这个「道」已与「觉道」、「佛道」相近了,所以不用「果」来说。
无诤三昧:
梵文ara?a,音译阿兰那,华语「无诤」。梵语samadhih,音译三昧,华语「正定」,就是入了禅定之意。「无诤三昧」,就是无我人、彼此高下、圣凡之分,一相平等。连真空亦无住,若有住者,即有对待,便生诤论,长繫生死矣。
第一离欲阿罗汉:
此专指须菩提尊者,因为须菩提是发愿修「无诤三昧」的罗汉,为人中第一,亦为阿罗汉中第一,故称第一离欲阿罗汉。
乐阿兰那行者:
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人。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金刚经】最新更新章节〖一相无相分第九〗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196283/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