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 弱国外交】(3/4)

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人可以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主权。

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他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法驻日公使洽谈未果;当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慈禧改组军机处,主和舆论渐起。李鸿章在1884年(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五月,随着法军进攻谅山,协议又被撕毁,直至清军在广西和台湾战场分别取得胜利后,李鸿章才最终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战争。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此,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当时成功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认为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辽东半岛,赔偿2亿两白银,但辽东半岛触动列强利益,引起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清廷须缴付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作为补偿。其后,沙俄以“还辽有功”为名,向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两港。

1896年为使李鸿章放弃清政府自造铁路的方针,沙皇批准,以3万卢布贿赂李鸿章。但李鸿章最终实得值可能只有5万,这引了他对俄国人的报复,在最后时刻拒绝签约。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多个条约,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中日《辽南条约》;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所以,要说李鸿章会外交,不如说华国现在正逐步有了国际地位。

没有国际地位,再会外交的李鸿章也没有用,等到华国真的成了世界霸主,即便是让几岁的小孩出去谈判,照样能显示大国的威风。

萌总裁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面,和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手牵着手,他的思绪飘了很远很远的朝鲜和日本。

明治六年,西乡隆盛因为“征韩论”不被接纳而且和右大臣岩仓具视等政府要员不和,愤而辞官回乡。当时出身自萨摩藩的新政府军官及士兵们也追随西乡隆盛相继辞官返回鹿儿岛,例如6军少将桐野利秋、篠原国干等。表面上回到鹿儿岛的西乡隆盛已不理政事,过着耕种、捕鱼、打猎的乡间生活,实际在西乡隆盛心中仍然记挂着国家,他极为不满明治政府的种种政策,一直认为政府必须进行改革。

明治七年一八七四年一月,岩仓具视在赤违被一班不满士族袭击受伤,二月第一次大规模不满士族举兵生,旧佐贺藩藩士江藤新平动**叛乱,他也是因为“征韩论”失败后辞官返回佐贺的,同时明治政府开始进行“台湾征讨”计划,自西乡隆盛离开政府后,国内外出现了那么多重大问题,国家开始走入混乱时期。六月,西乡隆盛为了追随他而回乡的一班青年建立教育机关,于是在萨摩藩的旧居城、鹤丸城设立私立军校包括炮队学校,枪队学校等,一般认为,设立私立军校的目是为了防范欧美列强的入侵,西乡隆盛最担心的就是俄国的野心,第二西乡隆盛眼见明治政府日渐**又不肯改革,心想各地的不满士族必会起叛乱,到时必须要有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再次进行革命。

明治九年(1876年),因为废刀令、停止家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崛起】最新更新章节〖【1064 弱国外交】〗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3584/108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