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 华皇一个人拉着历史走】(2/4)
。
“签字吧,我希望这是我们两个人共同签发的,报给陛下看过之后,便可以发文了。”凯瑟琳道。
赵青萝刷刷刷,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叹口气道:“我不反对,但是我还是保留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样太过于激进。”
凯瑟琳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让秘书赶紧发到欧洲去给总裁秘书处,并且让人找刘雨晴来谈话,凯瑟琳已经准备前往西安坐镇西北了。
凯瑟琳也没有打算光是在西安不动,她打算从西北到西南,再从西南到东南,最后再到华中,回到北京,来一个全程巡回。
虽然华皇没有明确的给出结束时间,但是凯瑟琳认为,如果陛下在今年年底就要和英国人开战的话,最好的开始运动和结束的时间是现在到明年的年中,一年或者是一年半的时间,反正不能到1881年。
华皇看了凯瑟琳发过来的文章,之后拿给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看。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皱了皱眉头,“写的很激进啊,陛下。”
萌总裁面无表情,这是他自己的意思,凯瑟琳理解的非常准确,即便是让他自己来写,他估计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不过,当他最终要做决定的时候,又感到如此的艰难。
因为这场运动的一开始,肯定是将重心放在国内的,华皇对于国内的民众是疼爱有加的,其中,也包含地主阶级,他一直想着将地主阶级引导到资本的道路上去,但是思想的改变,传统的改变,并不只是存在于华皇的脑海中,真的做起来的时候,还是离不开一些力量,光是靠引导,显然不够。
为什么明也好,清也好,都不可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至于近代是否衰落就不好说了,关键不在于资本主义,而在于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其主要的特征在于:私有制,既私人拥有资本,并可以自由地支配这些资本。以资本增殖为目的,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并由资本所有者主导生产。
在市场中根据供需关系,以追寻最大利润为目的展开经济活动。
而传统的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具备形成这种模式的条件。
政府高度集权,无契约精神,不保护私人财产,私人资本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不存在权力制衡的机制,高度集权的国家习惯按照政治原则干涉经济活动。庞大的小农经济难以解体,而且不能解体。
因为在前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无法消化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只会形成流民潮。
缺乏资本流传的途径,因为没有新技术推动新的产业的出现,以提供更高的利润,商业资本缺乏其他增殖的途径,最终都转换为了农业资本,回归小农经济。
华夏在东亚独大,而且实力和资源,人口都是巨大,自给自足,没有交易的需求,无法促进商业的发展。
缺乏贵金属,落后的金融环境,货币体系和财政制度。
首先,资本主义中的资本,指的就是私人资本,而明清这样的**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是从来不尊重也不会保护私人资本的,因为没有一种势力能够制衡**政府对民间资本进行剥削。
欧洲社会在罗马崩溃以后长期是以封建社会的形态存在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做到权力的一元化,君主,贵族,市民团体之间势均力敌,相互制衡,没有一个人能够独享权力,亦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其结果就是大家必须要协商与合作,互相照顾对方的利益,在这种条件下,形成了契约精神。
而华夏,大明,大清全国的权力都出自中央政府,出自皇帝,不存在权力的分享与制衡。
因此就没有协商的条件,想征税就征税,不用找你商量。而巨大的财富本身就意味着权力,私人资本的膨胀必然会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崛起】最新更新章节〖【1360 华皇一个人拉着历史走】〗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3584/137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