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隐疾(1/3)
第293章 隐疾
七月一晃而过,转眼间,八月近半。
凤妤带领铁骑已到西洲将近一月,城防,农桑两手抓,常驻几万人的城池很快步上正轨,城民在陈江东和州府幕僚调停下,摩擦渐少。西洲青壮年劳动力居多,在开荒垦田阶段,前期是凤妤供粮,半月后情势稳定,凤妤就渐渐断了粮,靠城民们自给自足。
西洲是燕阳最重要的棉区。原住民就有种植棉花的,八月正好是丰收的季节。要等来年播种,许多农作物都是春季播种,开荒的田地基本错过了春耕。要等秋耕,或等来年春耕。
要保证宁州铁骑对粮食的供给,几乎所有的田地都种了黍米和土豆(马铃薯),黍米已不是燕阳最重要的粮食,早就被小麦,水稻所取代。可黍米和土豆都是一年生的农作物,随时可播种,黍米只要两月就能收割,耐旱又耐寒,最适合如今的西洲。
除了种植黍米,还种植瓜果,因地域缘故,西洲能种植的食物比起江南要少许多,青壮年们几人一组进山狩猎,山林里还有野果,野菜等,基本都能保证城民们的生活。
所有的荒地,她都恳求城民们种了黍米,作为感谢,凤妤会按照日租的价格结算给城民们,或发放米粮和日用品。
小麦才是最主要的农作物,真正大规模种植要等到春耕和冬耕,冬耕在十月份,如今还早。凤妤要做的是稳定西洲现有的居民生活,规划好种植土地,开沟引渠。本来是打算让谢珣派兵过来开荒,如今发现城内这么多居民,只要给他们吃饱就是劳动力,没必要让铁骑长途跋涉到西洲,冬季播种也是,只有丰收时缺少人手,可以派军来帮忙。
凤妤算过一笔账,铁骑长途跋涉途中的花费,到了西洲的军粮消耗,不如她请城民耕种来得划算,凤妤修书给谢珣时主要说了铁骑帮忙开荒的事,西洲和黄州都不需要铁骑帮忙开荒,他们主修粮马道就行。
黄州那边王知州和凤妤时常交换信息,黄州那边人口比西洲少许多,的确需要人。王知州却是一个能人,他也觉得铁骑长途跋涉途中耗费巨大,他修书给锦州的薛玉,希望他能帮忙黄州的耕种,两州仅快马仅有大半日的功夫,也不知道王知州是怎么和薛玉谈的,竟写了欠条,薛玉还真派兵帮黄州。
这些事有条不紊地进行,凤妤也渐渐得心应手,她这西洲城主当得深得人心。
他和听风在中秋最喜欢的是登高赏月,喝酒。往年在军营若无战事,他们会去跑马,爬到最高山上看月亮,听风说是登高望月月最圆,所以他每年都会带听风爬山赏月。
再过几年,那就不好说了。
他说,“放心吧,震慑而已,宁州不会主动出兵中州。”
若他所言,谢珣派兵是震慑和布防,并不会主动出兵,可有一句话方楚宁没说,宁州不会主动出兵。
听风一定很难过。
她摸着手腕上的镇魂珠,思念如潮,凤妤遗憾地看着圆月,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姐姐和谢珣呢?
宁州的治理比西洲要顺利许多,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谢珏酌情给了氏族银子补偿,拿到土地后有州府的人规划出来分配。一来是大军驻扎宁州,震慑一切妖魔鬼怪,二来是谢珏手段强硬,不讲情面。
不知姐姐在寺中过得如何,是否会被宇文景欺负,中秋这种团圆日子,父亲和母亲定会去寺中探望姐姐。
中秋谈婚事,倒真的很应景。谢珣从锦州回来后,有几位将军提过要谢珣考虑成婚和子嗣,竟不在意谢珣和凤妤定亲,想把女子送到谢珣后院。谢珣搬出了守孝和有未婚妻都未能阻拦这些试探,有人甚至委婉地向谢珏提起过。
谢珏性子冷淡,又不喜热闹,往年有镇北侯和谢璋,他总是跟方楚宁跑山顶喝酒。今年不一样,他要应酬诸位将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最新更新章节〖第293章 隐疾〗地址https://wap.s288.net/book/366949/293.html